绥中金屯的来历
http://www.sz0429.com 信息来源:绥中网 时间:2009/7/21 22:18:40 阅览:人次

相传,在很久很久以前,金丝这块地方还是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屯儿,当时小屯儿的人们就靠下海打鱼、田里耕作为生。
有一年春天,不知打哪儿飞来一只燕子,落在了一户人家的屋檐上。这户人家只有娘俩过日子,母亲年岁大了,儿子二十岁了,是个很能干的庄户小伙子。这天早晨,娘俩正坐在坑上吃饭,见一只燕子落在自家的屋檐上,嘴里还像叼着什么东西,小伙子就顺手拿起炕上的扫帚疙瘩扔了过去。正巧打在小燕子的腿上,把小燕子的腿打折了。小伙子急把小燕子捉进拿进屋里,包扎好了伤口,这时小伙子发现从小燕子的嘴里掉下一粒种子,小伙子就把这粒种子埋在了院墙根儿下边。不出几天,就从地里长出了一棵茄子秧。那茄子秧长得真快啊。只几天工夫,秧子就有院墙那么高了。不久,就开出一朵紫色的花儿来,那花儿一落就结下一个茄子,这茄子越长越大,在阳光下有时还会发出紫金色的光来。小伙子越看越喜欢,一天看十几遍也不嫌烦的慌。他长这么大,还从来没有看见过紫花,结紫色的果儿,发紫光的茄子呢。早先,人们种的茄子都是白色,小伙子就寻思,我高低把这个大茄子留种,等到来年好多种点儿。
那金紫色的大茄子眼看就要长成了,突然有一天早晨,小伙子家里来了一位陌生的老太太,自称是关里鳖宝人,就看那老太太虽然年纪大了,却精神饱满,红光满面。看上去也不像一般人。她说,她是专为小伙子的大茄子而来,要花重金买下来。小伙子说啥也不卖,那老太太足足磨了一天。也没有买到大茄子,眼看天黑了,老太太就要求在家中住下来。小伙子同自己的母亲一商量,才答应老太太住下子。可那老太太非要单独住不可,小伙子没法儿,只好把自己的行李搬到母亲房里去住,让老太太住他屋里了。
半夜光景,小伙子一觉醒来。就听见小西屋那位老太太好像在和谁唠嗑。小伙子心想;“也不知那老太太和谁说话呢,别再是为了我那个大茄子专门招来的贼吧?我不如听个明白。
于是他就悄悄地起来,好奇地走到西屋门旁去听。听了好一会儿,终于听明白了,原来老太太正和另一个人说“再等那大茄子长三天就偷走。”并说这大茄子是打开小伙子家南面那个南山门的钥匙。说那南山门里有许多金银财宝,只要用大茄子敲三下,那山门就会自动打开,那里面的金银财宝就是他们的了。
小伙子这才明白那天老太太为什么非要买那大茄子的原因。他心里寻思;我现在就把大茄子摘下来开山门去,取出里面的金银财宝,为乡亲们造福,让你在这儿等三天去吧。于是小伙子就摘下了那个大茄子上南山去了。到了南山,他拿出茄子照老太太的说法,在山坡上敲了三下,那山门就真地轰隆隆地开了。
小伙子进去一看,里面果真有一些棉麻一样一捆捆闪金光的东西,他就近抱了一捆,到外面一看,原来是一捆金丝。他刚要回身再进去取,那山门便自动关上了。他再用大茄子开门时,才发现大茄子夹在山门缝里己经夹碎了。打不开了,他只好拿着那一捆金丝回家了。其实,那大茄子就差三天就长成了,要不是小伙子急着摘下来,那南山门就不会关上了,可惜小伙子只拿出一捆金丝,那山门就再也打不开了。
后来,小伙子就用这捆金丝换了不少钱,分给乡亲们,雇人在海边上开荒种地,下海打鱼,庄子里越来越富。到这里家安落户的人也就越来越多,浙浙地变成了一个大村庄,以后就取名叫“金屯”了。
相关文章
- 大美绥中:长城角下立根台——义乌戚家军四百余年的孤独守望
- 绥中范家乡境内三山脚下-跳石沟
- 绥中止锚湾海滨——碣石
- 绥中前所古城
- 绥中天龙寺
- 绥中妙峰寺双塔
- 绥中三山又称东歧山-辽西名山
- 九门口水上长城
- 绥中旅游简介
- 绥中网收集整理的东北话
网友评论
